Sunday 23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二十四)- 后记

8月23日 星期天 阴
几天前去朋友家里小坐,出来时天已黑了。暗蓝的夜幕上挂着几颗星星。我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在黄石的那一晚,那星空,是那么地璀璨和明亮 。。。。。。

回来地这些天,每每与朋友、同事说起落基山的旅行,他们都少不了一番惊叹;然后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完成这样一个旅行的?”

首先是渴望-五千五百公里的路,两个半星期的旅程,拖老携幼,很多时候“风餐露宿”。艰苦、辛苦自不必言。然而对这样一个旅程的渴望,使得我们义无反顾。

整个旅程的实施要求有详尽的计划-青大约提前半年就查阅资料、制定旅程表;每一个游玩的景点、每一个住宿的地方,听上去都那么理所当然。然而这些都是他进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别人在论坛、博客上的评论和推荐)才甄别出最值得游玩的景点和价钱、地点最合理的宿营地和旅店。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作足功课,做到心中有数,是一个好的旅程的前提。

旅程中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反应。比如说,在班芙的营地,电饭锅和煤气炉同时坏了,要不是爸爸大显身手,修好了煤气炉,我们后来的旅程将会很困难。这个时候,团队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更不用说青一路担任司机和导游,妈妈和我负责准备食物和照顾小朋友。一个各负其责,配合默契的团队是一个好的旅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然两个小朋友在这次旅行中表现很出色。他们是我们在计划旅行时最主要的顾虑。然而他们不但经受了考验,也同样享受了旅行的乐趣。尤其是丁丁,黄石国家公园,让他见识了地壳运动的神奇;恐龙公园和博物馆,让他学习了很多古生物的知识;和家人一道旅行,让体会了照顾弟弟、帮助父母的道理。“行万里路”,孩子能增长见识,锻炼本领,给成长留下美好的记忆。

这次旅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可贵。宇的送机、接机,对人数和行李众多的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另一个朋友Annie在我们离开的日子,帮助我们照看我们的花园和我们自己种的菜;更不用提珍一家和宇一家在温哥华和西雅图对我们毫无保留的盛情接待。没有这些朋友的帮助,这次旅程是无法完成的。

洛基山的旅行结束了。再次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却有了新的视角:如果把生活看作一个旅行,那么如何让它美好和顺利呢?也许我们可以依靠同样的原则-听从内心底里那个声音的召唤,追求自己的所爱所想,相信和依从自己的力量,并依靠亲人和朋友这个团队,那么我们任何一段的生活之旅都将有美好的风景和精彩的故事!

Tuesday 18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二十三)- 回家

8月18 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将乘下午1点钟的飞机离开卡尔加里,晚上8点多才能返回多伦多,因为比卡尔加里晚两个小时。

虽然时间富裕,但要收拾的东西也很多。我们没敢大意,早上睡醒就开始装包。由于托运行礼件数和重量的限制,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抛弃所有不需要用的或太沉的东西。我们丢掉的东西几乎塞满了这家汽车旅馆的所有垃圾桶,颇感内疚。

道奇卡拉万要归还车行了,所以必须打扫干净。青也没敢懈怠,把车打扫得干干净净。

简单地吃了早饭,我们10点钟就离开了旅馆。来时有在多伦多机场匆忙登机的经历,我们不敢马虎大意,想早点到机场办好手续,心里才安稳。

卡尔加里机场附近的指示牌非常清楚,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车行。还车的手续相当简便。车行一位工作人员检测了车上的公里数,对照原先的记录,就给出了我们最终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此行一共开了5500公里,单从驾驶的距离,此行就堪称一个里程碑。

卡尔加里机场的人较少,不像多伦多皮尔森机场,总是熙熙攘攘。登机手续办的很顺利,不到11点,一切都已办妥。我们这下可以气定神闲地在机场候机区兜兜转转了。

这是我们再度来到卡尔加里机场。只是这次是在登机区。机场设计得很有艺术性-我们上次已有体验-到处都有展现西部生活风情的雕塑。我们选择了一处水池前得休息去休息。水池中有一尊铜像,是一位捕鱼人站在水里一手举鱼杆,一手正在用网子去兜住他钓上得鱼。鱼杆上得先垂在他脑后,他身上的马甲的口袋都鼓鼓囊囊,都看得清清楚楚。

卡尔加里机场里的雕塑

除了塑像多之外,机场的每个休息区都有给小朋友们的游戏区,积木,拼图等诸多的游戏。小朋友们在其中穿梭往来,玩的不亦乐乎。大人在旁边轻松地观看,等待的过程变得不那么漫长了。

卡尔加里机场的儿童天地是小孩子打发时间地最好地点

12点30分左右,登机开始了。负责办理登机的一位老太太示意我们和另外一个带小孩的家庭先办理手续。我们就这样第一个登上了飞机。

飞机在半小时之后飞上了天空,也为我们的旅程划上的圆满的句号,此刻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别了,洛基山! 我一定会再来。

Monday 17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二十二)- 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

8月17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们有参观项目的最后一天,参观的是恐龙博物馆-皇家蒂勒尔博物馆。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俗名加拿大恐龙博物馆,位于德拉姆黑勒镇 (Drumheller)。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以蒂勒尔命名,以纪念加拿大地质学家约瑟夫•蒂勒尔。是他在1884年发现艾伯塔恐龙骨。199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赐博物馆“皇家”称号。

皇家蒂勒尔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收藏世界上最多的恐龙标本,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多达50万人。

青说这个博物馆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要赶早。9点钟一开门就第一批进了馆。此时游人还不是很多。门票上介绍,博物馆有一个小电影院,定时播放一些关于古动物机考古方面的片子。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学习中心,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立互动的学习项目,只收一点费用,并欢迎家长陪同。我们为丁丁报了制作化石的项目。

然后,我们就进了参观区。参观区的入口布置成黑黢黢的森林,几个巨大的假恐龙张着大嘴作吓人状,引得许多小朋友驻足观看。

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大厅里挂满了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的大幅照片和介绍。同时,有几个互动的展台,介绍大陆漂移理论和地球的发展年代。虽然这些都是自然史上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展示的方式生动有趣。比如说大陆漂移过程用一系列图示意出来,游人可以拨动指针,指针指向的纪年的那幅示意图就会亮灯,向游人示意那个年代地球上大陆分布的情况。


大厅的一旁是中心研究室。人们可以透过玻璃窗科学家工作的场景。

参观完这个大厅,游人会开始他们的时光旅行,了解各个时期物种渐变的过程。在进入每个展区时,游人都可以通过一个地球仪和介绍了解这个时代的总体生物和大陆分布的状况。展品包括这个时期的生物化石及对这些生物的介绍,模拟当时的生物环境。展厅中还设有触摸式电脑,用文字和图像介绍这一时期生物衍化的知识,很受丁丁和同龄的小朋友的欢迎。

另外有的展厅还设有一个可容纳5到10人的录像厅,播放关于这个时期考古方面的片子。我和丁丁就观看了一步介绍恐龙灭绝方面的片子,丁丁看得很入迷。出了之后很久还一直问我到底恐龙是为什么灭绝的。

物种演变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博物馆却用各种手段把这一过程展示得生动有趣,连小孩子都看得很投入。

在侏罗纪时期的展馆里,我们看到了十多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得恐龙化石骨骼。每架恐龙后还有巨大的壁画,展示这些恐龙生活的样子。








1米86的青只有这只恐龙腿的一半高

我们在华盛顿,芝加哥的自然博物馆参观过恐龙化石,但没有一个地方的恐龙化石的数量和完整性那能和这里媲美。艾伯塔省(ALBERTA)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恐龙化石出产地。 在参观中间,丁丁由爸爸陪同,去参加了制作化石的项目。我则带着宁宁瞎溜达。


宁宁在装模作样地听介绍

45分钟后,丁丁捧着一个纸包,满脸堆笑地出来了。一看见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纸包。原来里面是一个用石膏制作的古代贝壳的模型。青告诉我说项目有很多与丁丁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参加,小孩子们得以自己动手,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制作模型,都很高兴。


“看,我做了一个古代贝壳的化石”


食草的角龙化石



蒂勒尔(TYRELL)博物馆是一个设计很出色得博物馆。展示手段丰富多彩,又有很多小孩子可以参加的项目,难怪它虽然地方偏僻,但来访的人络绎不绝。

参观完所有的展区,已近下午一点。博物馆的餐厅提供汉堡,比萨等快餐,价格也不贵。我们都饥肠辘辘,于是在这里吃了些东西。2点钟,我们离开博物馆,离开了这个小镇,奔赴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卡尔加里。


离开博物馆后有看到了坏地


田地里的采油机


路上经过的一个小轮渡

大约下午5点钟,我们到达卡尔加里,找到一家汽车旅馆住下。然后我们找了家越南饭店,大吃了一顿,庆祝我们此行就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Sunday 16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二十一)- 恐龙公园

8月16日 星期日 晴
重回加拿大,来到艾伯塔省(ALBERTA)南部,我们的旅程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我们会参观省立的恐龙公园,明天参观皇家蒂勒尔(ROYAL TYRELL)博物馆,后天结束参观,从卡尔加里飞回多伦多。

恐龙公园我们曾犹豫要不要去。它位置偏僻,位于卡尔加里东南300公里,如果要去会多绕路。好在我们前面的行程完成得不错,剩余的时间还富裕,而且此处还入选联合国自然文化保护遗产。所以,最终决定还是去看一看。

路边的大片风车

离开莱斯布里兹(LETHBRIDGE,我们先东进,后北上。一路上笔直通天的大路,任我们驰骋。路两边的农场和牧场一眼望不到边。艾博特省是个农牧业大省,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和油菜,同时加拿大的牛肉的一半以上由这里生产。此外,它的能源业也相当发达。一路上,我们就看到风力发电机,像挥舞着长臂的怪物,还看到了油井,这一处,那一处,无人操作的磕头机,正忙着从油井里采油。

大约午饭时分,我们开进了恐龙公园。所谓的公园,是一片以发现众多恐龙化石而闻名的地区。青说有观光车,可以带游人到当年恐龙化石的发掘现场参观,但需预定。我们昨天下午和今天早上各打了一次预定热线,均无人接听,只好听天由命,到那再说了。

车行入公园区域内,“那是什么?”我看到路边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些沟壑,因为低于路面,又在远处,所以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不一会儿,路边出现了省立恐龙公园的标志,一群游人在标志附近向远处张望。我们不明就里,以为到了公园的入口。青停车,跑上前去查看。不一会,跑回来大声报告:“BADLANDS” “什么?""BADLANDS”。

”坏地”(BADLANDS)地貌;如果没有绿色,感觉这里不像地球


坏地景区的介绍

BADLANDS就是一种特殊的地貌,恐龙公园以这种地貌而出名。“快来看。”我跳下车,紧跑几步,眼前的景象让我惊愕。眼睛能看到宽阔的山谷里,满眼都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像是一只神秘的大手用泥堆砌而成。看介绍,才知道,因为这里的岩石较软,而土壤里富含黏土。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而行成沟沟壑壑的,复杂而奇特的地貌。

问了边上的一个游人,才知道公园的入口还在前面,这只是一个BADLANDS的观景台。上车继续前进,我们进入了众多土堆中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BADLANDS。叫这些突起物土堆,并不完全恰当。它们的质地看上去介于石质和土质之间。一般都有分明的两部分,下部颜色跟沙子相似,形状也类似被风吹过,一塄塄的。上部颜色则和土类似,类似于土堆。这些突起物的形状相似,突起物之间还有类似流水冲刷的沟壑,地貌扑朔迷离,有如迷宫一样。游人一旦进入就会辨不清方向。






宁宁自己一个人跑去探索

路一转向,看到了两座不甚起眼的建筑。我们来到入口处。这里虽贵为联合国自然文化保护遗产,但并不收门票。乘观光车的收费也不贵。青停下来,就去查看是否能买到观光车的票,结果当天的票都售罄了。可见这个项目是很受欢迎的。

不用赶观光车的时间,于是我们决定慢下来。我们在公园的餐厅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开上车去转。公园里有很好的路标指示,所以开车进入BADLANDS的腹地,也并不会迷路。我们还走了一段专为游人观赏BADLANDS的小路,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这种奇特的地貌。我们四个人沿小路向里探索,路上看到几座形如蘑菇的风化石柱,边上的讯息牌图文并茂,介绍了这种地貌的形成。若起绕有兴趣的在那里读了很久。走出很远后,还在和青讨论这种有趣的地貌。
 


介绍蘑菇石成因的介绍




用玻璃屋子保护起来的恐龙化石挖掘现场

公园里有两处当年恐龙的发掘点供人参观。发掘出的化石被一座封闭的小房子罩住,游人可以通过玻璃窗欣赏这种6500万年前灭绝的动物遗存和当时的发掘景象。还可以通过阅读介绍,了解这具恐龙化石的背景。因为是在恐龙的生活地点直接看到化石及其发掘现场,感觉和参观博物馆很不同。

访客中心内的展品1


访客中心内的展品2


回望恐龙公园

下午3点多钟,我们离开恐龙公园。这里虽然以恐龙命名,但恐龙大多还以化石的方式默默地埋藏在地下。这里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自然神奇造化的无名惊叹。

恐龙公园里地一处石柱

我们明天要参观位于德拉姆黑勒镇 (DRUMHELLER)的恐龙博物馆。博物馆距离卡尔加里大约200公里。皇家博物馆的大部分化石都是从恐龙公园发掘的。那么为什么博物故不建在公园附近呢? 原来艾伯塔省在选择建馆地址时,考虑了拉动不同地区的旅游业,所也特地选择了与公园不同的另一处地点建馆。

到了德拉姆黑勒镇, 到一家连锁的汽车旅馆一问,价格贵的惊人,费用大约可以在著名得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四星级饭店住一晚。再打电话一打听,别处得汽车旅馆都很昂贵。看来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此言不虚。

青在以前做过调查,知道到这里得挨温柔一刀,所以并不像我那么气愤。他联系了一家B&B (BED & BREAKFAST:床和早餐)。B&B是这里常见的除旅馆外的一种住宿方式。一般是在私人家里。顾名思义,你可以可到一间屋子和早餐。那些家里有空房的家庭,通过一定的程序认定就可以开门待客。由于每家的房间有限,通常能够接待外人的房间仅有2-3间。这类住宿方式在一些旅游区十分流行,只是自己没有尝试过。一般较为经济。虽如此,青找到的这家也并不便宜。但我们都累了,也不想再去计较了。顺着地图寻找,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这家B&B。
 


从恐龙公园到德拉姆黑勒镇地路上看到地另一处更为典型地石柱



女主人MORINE,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她把我们引导楼上我们定好的房间里。房间里高大精美的五斗橱和床一尘不染,卫生间里摆放着雪白的毛巾和水晶杯。在房间外面有一个小套间,另一个床摆放在这里。套间不是全封闭,从木床边半人高的栏杆望下去就是楼下的客厅。床边的茶几上放着玻璃的国际象棋。

MORINE请我们不要在漂亮的五斗橱上放置任何东西,我们也连忙请他们把国际象棋拿走,以防小朋友们玩耍打碎。在MORINE离去之后,我看看青,青看看我,我们知道彼此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我们想呆在这一晚上吗?拘束就不用说了,安全也有问题,万一孩子们爬到套间的床上去,掉到楼下客厅去怎么办?

我们来到楼下,向女主人陈述我们的顾虑。女主人倒是很通情达理,表示理解,同时欢迎我们下次再来,带着长大了的小朋友们住在她家。

就这样,我们离开了这里,打电话找了一家汽车旅馆,当我们终于安顿下来的时候,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Saturday 15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二十)- 冰川国家公园

8月15日 星期六 阴有小雨
今天我们要从密苏拉一路北上,穿越国际冰川公园,并回到加拿大境内。今天天很阴,偶尔还飘过一阵小雨。青吃早饭是查看了当地的报纸,说这一带普遍降温了,黄石的最高温只有十几度。这样的温度在野外宿营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很庆幸自己在黄石两天的绝佳天气。

在旅馆用完早餐,我们即离开了密苏拉。告别这个山谷中的小城,还有些恋恋不舍,毕竟我们此行的两个夜晚在此度过。

出城不久,我们就从90号转入93号,这是一条等级较低的公路,大多数时候单方向只有一个车道。我们刚转上这条路时,恰好在修路,前面还有一个像老牛一样慢的卡车。我不禁着急起来,这到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地方啊? 路边修路的挖土机引起宁宁的极大兴趣,不断地要求看“挖土机。”

行进了大约15英里之后,开出了修路的路段,路也变成两条车道。青猛踩油门,卡拉万像野马一样狂奔起来,终于超过了前面的大卡车。

蒙大拿州人烟稀少,一路上天高云低,牧场一直延伸到远处洛基山脚下,不时看到牛群和羊群,让人不禁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句。

路上经过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湖,这个湖叫箭头湖,面积巨大,纵深大约有二、三十英里那么长。在进入箭头湖的区域不久,我们就看到很多用当地土著标识的路牌。后来上网搜索才知道是萨利希语(Salishan languages)。萨利希语系是北美原住民的一个语系,一共包括23种语言。萨利希语言分布在美国西北部各州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一带。所有的23种萨利希语都在濒临灭绝,有的语言只有3,4个上了年纪的人会讲。用萨利希语制做路牌应该是当地政府为保护这些语言所作努力的一部分,真心地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成功。

箭头湖湖滨的度假区

我们开了约莫半个小时,终于把箭头湖甩在身后。

在路上的一个小镇吃了午饭,不久我们就进入了冰川公园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由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端的沃特顿国家公园与美国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共同组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界的自然公园景区,总面积4576平方公里。雄伟的洛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整个公园;在主脉的两侧遍布着众多由现代冰川及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U”字形峡谷。大约600多个冰渍湖分布与峡谷和山川之间。由于这里洛基山脉与草原交汇的特殊地貌,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冰川国家公园的西大门

我们并没有在公园停留参观的计划,只是打算沿着公园中心的一条“逐日路(GO TO THE SUN ROAD)”东行穿过公园,回到加拿大。青解释说,这个公园的主要道路只有这一条,除非做很认真的那种徒步旅行,否则参观也只能限于观赏公路两旁的风景。

来到公园的售票处,青掏出钱包准备买票。卖票的是一位身着制服的,微笑着的中年女士。“今天公园不收门票,明天也不收。”她告诉我们,并递过来一份地图和介绍材料。“什么?”我们都不能相信居然还有这等好事。但既然赶上了,我们也就来者不拒了!

我对这条逐日路充满好奇,有着如此奇特名的一条公路该是什么样子?路上又能看到怎样的风景呢?


访客中心的公园全图


宁宁在试听信息中心售卖的CD

公路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宽阔,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显得很幽深。此时天很阴,还不时飘着小雨,高大的山峰都隐藏在缭绕的云雾之后。路边很快就出现了一面湖水,据地图所指,此处叫麦当劳湖(Lake Mcdonald)。因为没有阳光,湖面上雾气很大,湖水颜色黑黝黝的,显得很神秘。我们来到湖边的一个观景点停下,眺望湖对岸,发现一片片树林枯黄憔悴,似乎是被火烧过,一读牌子上的介绍。果然,2003年冰川公园发生也过大火灾,火灾烧毁了公园里大片的树林。在我们后面参观中,还看到了很多片烧毁的林子。

路在我们的视野中逶迤而行,麦当劳湖伴我们很久才消失。路边又出现一条小溪在林间穿行,时隐时现,遇到高低不平的河床便如碎玉一般溅开许多水花。

一开始只是湖泊和小溪的风光

公路边一样有很多观景点,让游人驻足观光这条让人精神愉悦的小溪。不久,路两边的山峰开始长高,壁立的山体拔地而起,层层叠叠,把我们包围起来。透过挡风玻璃,我突然看到远处高大的山峰顶上,一片白色在云雾之后时隐时现,晶莹耀眼。

山势开始升高


前面的山似乎是拔地而起

冰川公园有许多险峻的高峰,峰顶终年积雪。我们忙把车子停在路边。下车环顾四周,高大壁立的群峰郁郁葱葱,有如白练似的瀑布从远处的几座山上长长地挂下来。“真是风景如画啊。”我脱口而出。青告诉我说,这“逐日路”是美国有名的风景公路,果然名不虚传。

“U”形峡谷地貌

公路不断盘旋而上,而前面我们要经过洛根山口,是这条公路的海拔最高点。逐渐地,车子离开了谷底来到了半山腰,公路靠外的一边由大石头堆砌成隔离墙,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与深渊只有车窗相隔。公路有的路段正进行维护。常年经风雨的侵蚀和山体塌方的损害,想必维护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我对青的驾驶技术向来很信赖,但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我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他也不再说笑,紧盯前方,一脸严肃。

追太阳路的典型特色:峭壁,悬崖和急转弯

此时山路已经转换了角度,我们来时看到的山峰已现出它们的全貌,不再神秘。峻峭挺拔的山体像威严的金刚,守护着这片密境。而我们来时经过的山谷已远在我们脚下,谷底流淌的小河像一条玉带闪闪发光。路边不断掠过一条条湍急流淌的瀑布,细细的,水流打在岩石上便飞溅开去。那是山顶冰雪融化的水,想必是要汇入更大河流里去。

脚下的山谷越来越深,头顶的山峰越来越近,忽然路前一团白云像网子一样罩住了我们。“我们进了白云了。”我对小朋友们喊。“我们要吃白云喽。”丁丁喊。峰回路转,眼前几座山峰横空出世,如巨大的雪墙横亘于空中。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雪峰,让人震撼。

山路转了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我们来到了洛根山口的停车场。此时雨点变成小雪花,打在车窗上迅速就化了。车门一开,车外呼呼地寒风吹进车里。我们每个人都加上一件厚衣服,才下得车来。停车场的车不多,大概跟天气糟糕有关系。来往于停车场和问讯处的游人们,有的穿着厚厚的冬衣,带着手套帽子,显然有备而来。有的则显然没有料到会如此之冷,只穿了短裤T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洛根山口悬挂着加拿大和美国的国旗

山口被雪峰环抱,环顾四周,形态各异。有的好像麦跺,有的形如金字塔。问讯处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国旗在雪峰的映衬下高高飘扬。

我们没有进问讯处,只在周围的小径上转了转。几只胖胖的土拨鼠对人毫无惧色,在我们周围转来转去,让人惊诧这种东西生命力的顽强。宁宁和丁丁追逐土拨鼠,东奔西跑,欢快的笑声,传到小径很远的地方。

洛根山山脚下大片的野花


活泼的土拨鼠

离去之前,在洗手间里,洗手池上方写着: 此水龙头里的水来自附近雪山的融水。我捧起一捧,喝了一口,水冰淳而甘冽,胜过我喝过的许多矿泉水。

离开洛根山口,公路一路下山,很快出了冰川公园。“逐日路“带给我们的是永生不能磨灭的印象。

我们一路北上,马不停蹄,回到了加拿大。在艾伯塔省莱斯布里兹(LETHBRIDGE)找到地方住宿,天已经有些黑了。

返回加拿大后,公路变得一眼望不到头

Friday 14 August 2009

洛基山的旅行日记(十九)- 离开黄石公园

8月14日 星期五
今天是我们离开黄石的日子。为此,我和青起了个大早,好收拾拔营。我们分工协作,我准备早饭,青收拾东西。不到九点,我们就一切就绪,出发上路了。

今天的计划是顺东线北上,参观黄石北边的两处景点,然后离开黄石,返回密苏拉。在离开的路上,回顾这两天野营的经历,觉得我们完成的还不错。

顺着公路北行,黄石湖被黄石河代替,路两边出现了大片的河滩景色。河水在丰茂的草地上曲折迂回,蜿蜒流淌。黄石河发源于怀俄明州西北的洛基山脉。向北先注入黄石湖,然后再由黄石湖流出,向北穿过整个黄石公园。在黄石公园里形成了黄石大峡谷,黄石瀑布和高原河滩等多样景观。黄石河在进入蒙大拿州不久就转东,在流淌了大约1000公里之后最终注入密苏里河。

突然寂静的公路前方看到有好几辆车子停在路边,旁边站立的游客都举着相机想路边拍摄。我们扭头一看,“哇”不远处的一大群北美野牛在悠闲地吃草呢。“停车停车!”我们也靠边下车,举起相机喀嚓起来。黄石作为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受到特别的保护。这里常见的种类有北美野牛,驯鹿,羚羊,麋鹿,黑熊等。游人们自然是以见到野生动物为乐趣。公园里到处都有不许接近野生动物的警示牌。我们前天就在供游人居住的小木屋前见到两只野牛,旁若无人的样子,仿佛在告诉游人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黄石河河滩景色。远处的黑点点实际上是一大片野牛群

告别野牛,我们继续北行。路盘山而上,弯弯曲曲,路的一侧虽谈不上悬崖万丈,但斜斜的山坡向前望去,也令人捏一把汗。青不敢马虎,专心致志地把着方向盘。他抱怨说耳朵有点发闷,大约是高山反应。我一看地图,可不是吗。我们刚刚经过了Danraven山口,海拔2700米。

来到了罗斯福塔。此处峡谷瀑布的景观与大峡谷相类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已经被大峡谷震撼过的我们,有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加上今天要赶到密苏拉,于是未多停留。

罗斯福塔景区


罗斯福塔景区


罗斯福塔景区的岩石很有特色

在离开的路上,两旁山上,满山的秃树,大火灾的遗迹十分明显。1988年发生天然火灾,大部分的树木都毀于一旦,只留下大片大片白的枯树干。这场大火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大火。山火造成损失严重,总计3,213平方公里。火灾影响的区域大约占黃石公园总面积的36%。

黄石大火灾的痕迹随处可见

而今,新长出來的小树,大約与人同高,彰显了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次大火灾对黃石的森林來讲却不全是坏事-火灾以前,這些树木被一种寄生甲虫侵蚀,树木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一场大火不僅烧死了树木,還烧死了寄生虫,如今新長出來的树木不再受甲虫的侵蚀。

化石树的说明


一棵石化的树

离开罗斯福塔转向西行,远远地看到半山腰上巨大的岩石在太阳的照射下,洁白耀眼。“猛犸”,青喊了起来。尽管猛犸热泉是我们进到黄石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此刻从远处看去,它显得圣洁而不同寻常,仿佛向人昭示黄石的神奇。

最后看一眼猛犸台泉

过了猛犸之后转北,我们就即将离开黄石。再精彩的地方也有道别的时候。但我不伤感,因为我知道这世界如此之大,还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在等待我。

我们再次在89号公路与90号的交界处用了午餐。上了90,我们要重返密苏拉。我们离开黄石的时候天气晴好,不知何时头上聚起乌云。蒙大拿州地处高原,云层较低,而此时更显得乌云压顶了。两边远处的洛基山,被偶尔透过乌云缝隙的阳光照到,黛青色更显得凝重端庄。路边常常看到半山腰上奶牛在悠闲地吃草,让人不禁想知道牧场的主人在哪里。

老天爷太眷顾我们了。刚离开黄石公园就电闪雷鸣


黄石在我们身后了

就这样我们一路赶回了密苏拉。在路上我打电给话我们进黄石前住过的南门旅店(SOUTHGATE INN),订了一间房间。刚六点时,我们就已经到达了旅馆。这么早收工,还是头一回。小朋友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进了旅馆,又一次得到解放。

简单用完晚餐,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洗澡。黄石的营地一切都好,唯有用水不方便。卫生间里不提供热水,洗澡要到营地入口处的一处集中的浴池,要开车去才行。在黄石的几天,每天晚饭收拾完毕后,天基本就黑了,所以没腾出时间来洗澡。在密苏拉的旅馆里冲了个热水澡,并用雪白的毛巾把自己擦干,感觉特别爽。“回到文明世界真好。“我对青说。

剩下的旅程还有三天,我和青点了点食物的库存,方便面,罐头和小食品应该足够,水果和蔬菜没有了。我从旅馆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到附近就有一个超市,于是溜达去买了一些宁宁最爱的绿葡萄和一些其他水果。又忍不住买了一个文具和一个可爱的小水壶给丁丁和宁宁作礼物。两个小朋友跟爸爸妈妈旅行一路很辛苦。

买东西来回的路上看到街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赌场。是这里的人好赌,还是这里离拉斯维加斯近而导致这里有如此多的赌场呢?

蒙大拿州的各式赌场很多,首先是因为蒙大拿州的法律对赌博的管理较松。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因为蒙大拿州有较大比例的印第安人。截至到2006年,蒙大拿州的印第安人占州总人口的6.3%, 在美国50各州中印第安人人口的比例高居第五位。

在美国现在居住的印第安人,一些人缺乏谋生的技能,就做起了一些旁门左道的营生,诸如赌博,走私等。开设赌场,不需要特别的技能,又能坐地生财,自然是首选。而美国政府由于对历史上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迫害感到内疚,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密苏拉的赌场也大多为印第安人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