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999年写的文章。原文成发表在中国邮电工业公司的内部刊物上。**
我和妻子两人都是喜欢猎奇的人,到什么地方都想方设法要体会做当地人的滋味。这不,前两天去郑州玩儿,在逛了二七纪念塔,河南省博物馆,吃了美味的红焖羊肉和河南烩面之后,还想听一听河南人喜闻乐见的豫剧。
我们在二七广场附近进了一家门脸挺大的豫剧茶楼,出乎我们预料的是,诺大的一间茶楼,豫剧票友坐了个满满当当。门口的招牌上写着价格:晚上8:00—凌晨2:00,票价20元/人。我们俩估计不会听那么长时间,就和店主砍价,看是否可以便宜一些,可店主坚决不同意。最后,好说歹说店主才答应:你们先去听,觉得好,再付钱。我们不好再说什么,就捡了一个靠前的位子坐了下来。
不料,这生活中的豫剧和电视上听到的小香玉的《花木兰》大不一样。只见台上不同行头的演员走马灯似的不断地换,台下观众叫好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花两三百块钱点一首曲目,只是我们俩除了在《穆桂英挂帅》这个唱段中听懂了“老太君”这三个字以外,就是一句也听不懂。大概听了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俩都意识到再听下去显然是浪费时间了,拍了几张照片就准备付钱走人。
豫剧场景1
豫剧场景2
店主和气地问我们听得如何,我们实话实说—一句没听懂,就准备掏钱付账。这时有让我俩搞不懂 了。店主一反先前的坚决不降价,表示坚决不收钱。尽管我们一再表示虽然我们听的时间短,但是我们觉得演出非常好,愿意照价付钱,店主只是坚辞不受。双方推让再三,推让不过,只好由了店主。我们俩带着无须付钱的窃喜和一头雾水走出了那家豫剧茶楼。
后来,我多次回忆听豫剧的这段经历,仍然弄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店主不收我们的钱。也许是她觉得,既然我们听不懂,没有得到享受也就无须付钱了。其实,店主不知道的是,尽管我们没有听懂唱词,但我们听懂了豫剧演员的高超演技,听懂了豫剧票友对豫剧的喜爱和痴迷,听出了郑州人的豪爽和大方以及地方戏曲在普通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冲这些,店主当时就应该收我们的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