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3 February 2025

窗外哀鸽的悲喜故事

我的窗外有一个鸟窝。每隔一两年就有鸟在那里筑巢、育雏。前几年都是知更鸟(American robin)。我以前还拍过一个知更鸟孵蛋的录像

今年换个品种,来了一家mourning dove,汉语叫哀鸽。它能发出像哀鸣一样的叫声,和大多数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截然不同。哀鸽其实以前就来过,尝试过筑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放弃了。可能是因为窗外的地方太小,哀鸽显然比知更鸟要更大。




















这对哀鸽把原来的知更鸟的鸟巢进一步地加高,但并没有扩大面积。因为哀鸽体型比较大,所以它们趴在鸟巢里边感觉是挺紧张的。据说哀鸽的孵蛋非常有规律,就是每次产两个蛋,这次也不例外。

哀鸽的蛋样子很普通,但是非常白。等小鸟孵出来了之后,我发现哀鸽不像是知更鸟一样每天飞出去抓蚯蚓,昆虫来喂小鸟吃,它们是一直趴在窝里面。我就很疑惑,那它们的小鸟是怎么来喂养的?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哀鸽喂养小鸟的过程是极其独特的。它们在嗉囊里能够储存乳汁,叫鸽乳。小鸟从成鸟嘴里边去吸吮鸽乳。而且鸽乳比牛乳和人乳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免疫增強因子,营养极其丰富。能够分泌鸽乳的鸟极其罕见,只有鸽类,火烈鸟和帝企鹅有此特性。其中,鸽类,火烈鸟无论雌雄都可以分泌鸽乳哺育后代,这符合鸽类一夫一妻共同抚育后代的特性。而帝企鹅中却只有雄性才有此能力,这符合公帝企鹅单独孵蛋的特性。所以,我可以观察到哀鸽趴在窝里面来喂养小鸟,几乎24小时都有成鸟在巢穴。最最普通的物种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哀鸽的特性跟知更鸟显然不一样,知更鸟的成鸟更容易受到惊吓,一有动静就径自飞走,过一会再飞回。而哀鸽成鸟在雏鸟很小的时候有极强的保护欲。无论如何都坚守自己的鸟巢,绝不退缩。我有时候为了拍摄和观察会弄出声音,哀鸽会死死盯着我,但是并不离开巢,甚至会尝试反击。

但是随着小鸟逐渐长大,成鸟哀鸽的特性似乎就发生了变化。等小鸟大概已经半大的时候,如果我弄出声音,它就会暂时飞走,不再那么保护小鸟。而等到小鸟几乎快要离巢的时候,很轻微的响动成鸟就会飞离。

有一次,我拍摄的时候弄出动静比较大,一只小鸟受惊挣扎就从鸟巢里飞出去,掉到外边地上了。我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想找动物保护组织的电话,但是没找到关于鸟类保护的相关组织。情急之下,我就急忙跑到楼下,把这个小鸟捡起来,想把它放回到鸟巢里面去。可是我又害怕惊吓到鸟巢里边的成鸟和另外一只小鸟,不敢动作太大。我只好把它放在窗台上,希望小鸟能跟自己的妈妈团聚。但是它显然是受到了惊吓,就呆呆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担心它可能是不是很快就要死了。



傍晚的时候,我下班回家再一看,开心极了。小鸟已经回到了窝里,已经和另外的雏鸟和鸟妈妈团聚了。







小鸟受到惊吓飞出巢穴也意味着它们离独立不远了。果然,再过几天,雏鸟们就成功地离巢了。我有点伤感,但是为它们高兴。


第一波哀鸽孵化完成之后,没过几天又来了一对。我认为还是原来那对,因为哀鸽每个繁殖季节能产2-3窝蛋。它们这次又下两个蛋,然后很快又有两只小鸟孵出来了。因为我已经了解了它们的脾气性情,所以观察的时候,动作都比较小心,生怕再惊扰到它们。不过有的时候还是不免发出一点动静,哀鸽还是和上一次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有时候我举着相机要拍的时候,它甚至尝试来啄我的手,母性十足。

眼看着两只小鸟一天天地长大。正当我以为他们也会像第一批小鸟一样,长大成熟的时候,悲剧降临了。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成鸟离开了巢穴,站在对面邻居家的窗台上,两只小鸟被留在了巢里。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以我对哀鸽的了解,这个时候成鸟应该还是非常具有保护性,不会无故离开小鸟。而且,我似乎也能感觉到成鸟悲哀落寞的情绪。所以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小鸟们一动也不动,好像已经死掉了。第二天我再去看的时候,成鸟已经不知去向,而小鸟们仍然是保持相同的姿势。我用手一碰它们就倒掉了,应该是死去多时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季节已经太晚了,还是什么原因。不过根据统计数字,只有大约一半的哀鸽雏鸟能长到成年。我窗外的情况也符合这个统计。

这就是我窗外哀鸽的故事,一个是成功,喜悦,而另一个是失败,悲伤的故事。

2 comments:

  1. 尽量不要去接触幼鸟。如果沾染到陌生的气味,成鸟有机会会弃养幼鸟的。成鸟喂幼鸟不出窝,那它们自己吃啥?

    ReplyDelete
  2. 你说的对。没有主动去接触幼鸟。但是幼鸟已经掉到巢外,如果不救,肯定会死掉的。成鸟吃啥还没搞清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