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6 May 2025

汉密尔顿开门日 - 2025

2025年5月3日

我们的第一站叫做Shawn & Ed Brewing Company,是当地的一家小酿酒厂。和许多小啤酒厂一样,它的设备,工作区,品酒区和销售区都在一个大厂房里。但是它似乎准备得非常不到位。我们到的时候有人正忙着布置售卖围巾,小挂件等摊位,和酿酒毫不沾边。我们看了一眼就转到下一个目的地 - Auchmar Manor House。

Auchmar Manor House是一个十九世纪的豪宅,建于1854年,后来经过多次转手,甚至二战时期还用作空军老兵的康复医院。古宅现在为汉密尔顿市政府所有,是汉密尔顿山区唯一幸存的古宅。这座房子当初修建的时候规模非常庞大,占地面积将近两平方公里。主体建筑部分包括舞厅,酒窖,图书馆,巨大的厨房和多达12个房间。附属部分包括门房,车库,果园,花园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养鸽子的鸽舍。

这座古宅是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它的正面有两大三小的白色山墙,屋顶上面有多达11个烟囱,建筑颇具特色。古宅在它的高光时期有许多加拿大甚至全世界的一些著名人物到访,比如加拿大第一任总理麦当劳,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威尔士王子等等。







现在这座古宅的规模虽然大为缩小,但仍然有9英亩(36000平米)的占地面积。整个古宅的外观状况保存得还算不错,但是内部的保护状况堪忧,甚至可以说是残破不堪,急需修缮。很多地方墙皮脱落,甚至部分内墙已经开始坍塌。里面空空荡荡,没有家俱。

可以看得出来汉密尔顿市政府在古宅的保护方面有些力不从心。这里的管理员也说这座古宅现在只能大概维持外部的保护,内部维护一是缺乏资金,另外缺乏能够专门修复古建筑的手艺人。里面有一个房间专门展示整个古宅的备选保护方案。真心地希望这座古宅能够在市政府的保护下再现当初的辉煌。






我们的下一个参观点叫Battlefield House Museum & Park National Historic Site。汉密尔顿和1812年的美加战争的历史也密切相关。在汉密尔顿Stoney Creek这个地方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并且这场战斗被认为是1812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813年6月5日,美国军队在占领了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以后继续推进到汉密尔顿,在城郊的Stoney Creek这里扎营。英军获悉了美军的动向,然后派出部队在当夜发动夜袭。这本来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因为英军部队只有七百人而美军部队是三千五百人。但是英军的战斗非常英勇,且美军是仓促应战。战斗持续了大约45分钟,双方都遭到了比较惨重的损失,各有大概两百人左右的伤亡,但是美军有两名高级将领阵亡。英军为了防止暴露自己的实力,在第二天的黎明之前撤往附近的树林中隐蔽。美军因为不清楚英军的具体人数,同时自己又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决定撤退。随后该地被英军占领。这场战斗阻止了美军继续向北推进,被认为是美加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当时这里有一座普通的民宅,Gage family homestead,被美军临时征用为指挥所,这所民宅见证了整个战斗的全过程。民宅得以留存至今,被转为纪念这场战斗的博物馆。同时整个战场也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高地修建了战争纪念碑。战争纪念碑高达100英尺,非常雄伟,值得一看。总之,这是一处非常富有特色的国家历史遗迹。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汉密尔顿军事博物馆(Hamilton Military Museum)。它的位置实际上离汉密尔顿的第一景点Dundurn Castle非常近。两个景点的门票也是相连的。这个博物馆的规模非常小,大约一个普通家庭住宅的规模,上下两层。它的开门日活动搞得颇为丰富,在这里你可以领一个徽章,可以照一张‘狱中照’,还可以试穿1812美加战争时期的各式服装。这个军事博物馆所在的这一片区域在1812美加战争时期曾作为英军的大本营,前面提到的Stoney Creek战斗当中的英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去袭击美军的。









这里除了展出1812年战争的展品外,还展示一些其它的在汉密尔顿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引起我的注意。它是关于1837年在多伦多发生的William Lyon Mackenzie领导的叛乱/起义的续篇,我在另外一篇游记,多伦多第一邮局的故事,里边有简要介绍。

在汉密尔顿军事博物馆这里很意外的看到了该事件最终结局的细节。William Lyon Mackenzie的部队在多伦多起事失败后先退到汉密尔顿,再退到尼亚加拉河边境的海军岛。在退守小岛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得到了美国的暗中帮助。有一艘叫卡罗琳号的美国籍小型货轮不断地往岛上运输补给品,使得英军迟迟无法剿灭叛乱。于是英军派出部队进入美国境内,袭击了这艘货轮并将其烧毁,中间还杀死了一名美国人。Mackenzie的部队也至此外援断绝而被迫向英军投降。






英军的袭击事件导致了美加之间严重的外交争端。英国人辩称英军的行动属于预防性的战争行为,而美国不认同这种说法。美国认为预防性的战争行为应该是一国面临迫在眉睫的,严重的战争威胁,且没有任何其它的非战争选项。并且预防性战争行为的程度本身不能超越受威胁的程度。英国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美英双方由此发生了一连串的外交冲突,美国甚至也焚毁了一艘英国商船以示报复。后来,美英双方达成协议。从此以后,在什么情况下一国可以对另外一个主权国家采取预防性战争的原则就基本上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这个准则的名字就叫卡罗琳测试(The Caroline Test)。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Wednesday, 2 April 2025

华盛顿赏樱 (3天3个季节)5 - Frederick

3月30日 阴晴不定

今天一早启程回家,路上经停一个小镇Frederick。本来只是打算花半小时转一圈就走,没想到被惊艳了。干净整洁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到处盛开的鲜花,和充满艺术色彩的装饰。















小镇中心有一条小溪,Carroll Creek。小溪中长满荷花,可以想象如果荷花盛开时会更漂亮。两侧都是红砖铺就的步道,小溪上点缀着各色人行桥。两边是剧院,艺术馆,酒厂(McClintock Distilling),啤酒屋,古建筑等等等等。

小镇的各处都一尘不染,建筑和各种设施的维护都处于极好的状态。遇到的人也礼貌客气,访客中心的人还贴心地告诉我们,尽管牌子上写的只限45分钟免费停车,但我们可以在这免费停一天。



















不知不觉就溜达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还有很多路要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个小镇有不少内战主题的博物馆,下次有机会一定会多待一些时间好好参观一下。

我们这次旅行非常幸运,因为今年的樱花季非常短。27号进入peak,31号的大风和大雨就几乎摧毁大部分樱花。4天的樱花季我们恰好赶上。

华盛顿赏樱 (3天3个季节)4 - 再赏樱花

3月29日 多云

今天周六,正逢樱花盛开的peak,气温是28度,似乎是初夏的天气。我们又回到潮汐湖,这次除了赏樱花,还要people watching。

果然下了地铁就立刻被卷人扶老携幼的人流中,摩肩擦踵绝对不亚于五一的杭州苏堤或者赏樱时节的多伦多高地公园。因为打卡拍照任务已完成,所以心情很放松,以凑热闹为主。路上经过的车站,居然有加拿大政府投放的滚动广告牌,每个加拿大人看了都心有戚戚焉吧。









仅仅两天的时间,白色樱花树已经长出树叶,而且花瓣开始飘落,漂亮程度不如两天前。但粉色樱花几乎全开,正是季节。

吸取了周四为午饭奔走的教训,这次出发前去店里买了三明治和水果,在樱花树下来了一个草地野餐很是惬意。人群中卖力凹造型的不少,还有不少专业摄影师带着器材包穿梭于人群之中,现在能够体会当年洛阳牡丹盛开,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倾巢而出赏花的胜景了。

























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华盛顿风筝节,华盛顿纪念碑前到处是放风筝的人。大大小小的风筝迎风招展,好不热闹。











离开了赏樱人群,我们分开参观博物馆,我去了Renwick Gallery和国家肖像艺术馆,老婆则再次造访心爱的国家艺术馆,这次重点看了看文艺复兴和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作品。

Renwick Gallery的建筑物看着挺漂亮,但内容让人极其失望。都是一些关于黑人平权的一些艺术创作,大概相当于中国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的水准,缺乏艺术感。是一个艺术被政治正确所摧毁的典型例证。那个铁锹把制作的凳子倒是有点意思。















国家肖像艺术馆超过我的预期。首先展品众多,占地面积非常大,同时却很容易参观。它设计成每一层都是一个回廊,转着参观就可以回到出发点。中间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高大中庭,供游客休息。博物馆的藏品当然是以肖像画为主,但是它的肖像画不论是主题还是艺术形式都多种多样。比如说人物肖像,包括美国著名的政治人物,工业家,发明家,普通市民,印第安土著,当然包括各种演艺明星。展现方式包括油画的各种风格,同时也还包括照片,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实际上,这里也包括少量的美国本土的风景画,水平也很高。



















































它还有个专门的一个美国历届总统的肖像馆,是人气最高的一个地方。总之,这家艺术馆值得推荐。

















离开了National Mall,我们来到Alexandria的老城,晚饭吃了不错的意大利餐(Mia's Italian Kitchen)。晚饭后在老城瞎逛,waterfront热闹非凡,老城生机勃勃,喜欢这样的感觉。